鸟类算野味吗
1. 什么是野味?
野味是指人类从野外捕获、狩猎或者捕捉而来的动物肉类。在我国野味一度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因为其味道鲜美,被认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然而,近年来,野味已经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尤其是异地游客,极度的“地道”心理驱使他们必须吃到出名的野味。“三公主”之后,野味猎捕成为许多人追求刺激的“爱好”,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和环保组织的关注和反对,甚至还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
2. 为什么不能将鸟类视为野味?
在我国,野味猎捕过程中,往往会使用违法的捕捉手段,比如用毒饵捕捉、网罗等,而且许多动物种群已经濒临灭绝,如远古时期的穿山甲、大熊猫等,也有不少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白草鹀、凤头鹦鹉、白颈长尾雉等。因此,将鸟类视为野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鸟类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种,其死亡将破坏生态平衡,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
3. 野味猎捕的危害
野味猎捕虽然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食品供给,但也会带来几方面的危害:
3.1. 生态环境危害
野味猎捕可能导致既有物种的数量减少,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剧烈的扰动,甚至发生生态灾难,如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就与野味的猎捕有关。
3.2. 人类健康危害
野味猎捕和贩卖过程中可能导致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如非典、猪瘟、禽流感等,导致人类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3.3. 动物福利危害
许多野味猎捕行为都会给动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例如,网捕过程中经常会将动物的嘴巴、某些部位等割断,以尽快把动物捕获,人为的干预行为使动物痛苦万分。
4. 德国实行禁止野味贸易的措施
在2008年,德国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全面禁止野生动物和濒危动物的贸易。这包括对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等野生生物的保护和管理,禁止使用不人道的狩猎手段,并加强对野味市场的监管。这种保护政策的实施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和人类健康的保障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为德国的环保事业赢得了非常广泛的支持和称赞。
总之,野味猎捕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督和个人行为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